隨著翻譯產業化的不斷發展,翻譯行業的前景非常的樂觀。不僅產業規模正在不斷增長,就連譯者的隊伍也正在不斷的擴大。據估計,目前全國專職或兼職從事翻譯工作的人數已達到50多萬人。毋庸諱言,在龐大的翻譯人才隊伍中,不合格的譯者,甚至是濫竽充數的譯者也不在少數。
這些人從事翻譯工作的原因可能多種多樣,但其中重要的一點是,這些人低估了翻譯的難度,以為只要是懂一點外語就可以從事翻譯行業了。社會大眾對翻譯的理解也給了他們可乘之機。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人,包括是一些對翻譯需求量比較大的公司或部門的領導者相信,只要是懂外語的人就能夠做翻譯。在這些人看來,翻譯只不過是雕蟲小技,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技能或知識。
這種看法肯定是錯誤的。翻譯工作是非常復雜的,其難度對外行人來說也是難以體會的。有人說,翻譯是“宇宙演變過程中復雜的事情”。雖然夸張了點,倒也不無道理。事實表明,略懂外語的人根本不可能把翻譯工作做好。即使是精通外語,甚至是外語水平達到了母語水平的人,做不了翻譯工作的也是大有人在。
這是因為,翻譯雖然只是一項語言活動,但對譯者的要求卻絕不僅限于語言。翻譯活動牽涉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內容紛繁復雜,無所不包,譯者為保質量的完成翻譯任務,接觸到人也是形形色色的。沒有廣博的知識,僅僅是知道基本的外語語法,掌握一些詞匯,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翻譯工作者。為了看懂原文,并把原文的內容以用戶愿意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翻譯工作者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識。
例如,文學譯者需要有豐富的文學知識,科技譯者需要有一定的科技知識,法律譯者需要懂得基本的法律常識,經貿譯者需要對經濟貿易知識無所不知,等等。除此之外,譯者還需要對翻譯語言所牽涉的兩種國家的文化知識、歷史背景有足夠的了解,否則仍然會在理解或是表達階段上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以上說的還只是筆譯工作者,而口譯工作者除了要掌握以上知識外,還需要掌握速記等方面的知識。為了使自己的譯文或是口譯結果令讀者或用戶滿意,翻譯工作者還需要對讀者和用戶有所了解,能懂點心理學的知識。
在日常的翻譯工作中,譯員是需要工作時間管理的,并要關注交稿的期限。然而只有翻譯公司的全職譯員,至少在理論上能夠管理他們的工作時間,因為他們的工作在理論上是有保障的。而對于自由譯員來說,時間的支配管理是一個永恒的困擾,原因在于他們的工作量極其不穩定,而且由于擔心客戶會另尋譯員,所以他們不可能拒絕客戶交付的任何任務。此外,他們也不可能因為翻譯期限過短或是預算過于緊張而拒絕一項工作。
盡管所有人都同意應更好地去規劃翻譯活動,但是翻譯任務提供的不規律性仍是司空見慣的事。對于譯員來說,這就意味著在翻譯量很大的時候,他們必須要學會適應每天15個小時甚至是更多的工作時間。當翻譯量被大幅度削減或者接近為零的時候,他們必須要學會克服無所事事所帶來的焦慮。對于翻譯公司來說,這意味著需要將翻譯任務分包,以此來平衡整體的工作量。
另外,也可以嘗試著讓那些經常合作的客戶根據翻譯量提前做一些管理方面的工作。但是大家都知道,即使是粗略的規劃也不能避免意外的發生。例如以下幾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在交稿的截止日期前,文本需要機械重新改寫;產品增加了新的功能項目,說明書需要全部改寫;項目提供者的意愿發生了改變;稿件發生了損壞的、不可讀的情況;人為的或是不小心的損壞了復印件而導致文件無法傳達等。但這些情況卻吸引著一些譯員,因為他們會很高興可以通過這些加急的工作來提高翻譯報酬。
哈爾濱翻譯公司希望每份翻譯的預算都允許譯員放慢翻譯速度,允許翻譯期限延長,允許譯者更仔細地斟酌翻譯文本,從而提高翻譯的質量。
在平常的實踐中,注意到一個簡單而合理的原則:不論是在翻譯公司工作的譯員還是自由譯員,他們都會依賴于項目提供者,他們必須要適應項目提供者的工作方式,他們必須要按照項目提供者的要求去做。因此,譯員需要尋找并管理好翻譯質量與翻譯效率間的平衡點。